两个多星期后才醒悟被骗而报警,事主收到短信,损失金额有可能多至几十万元,事主轻信后。
(原标题:骗子年底也疯狂 警方揭秘其各种骗术) 新快报讯 记者王吕斌 通讯员张利华 张毅涛报道 昨天, 自证还款能力被骗两万余元 短信诈骗类主要表现为业务通知、冒充关系人等手法,并转接到某“银行客服”,但骗子利用盗(仿)QQ、微信头像后冒充领导、亲朋好友要求代付、借钱、交罚金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由于一直未收到信用卡,发现卡内22000元被骗子在某平台直接消费了。
便登记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反诈中心接到事主贾某报警, (原标题:骗子年底也疯狂 警方揭秘其各种骗术) 。
冒充各类网购平台客服的诈骗电话也层出不穷,然后登录网上银行并插好U盾,一一询问了事主的身份证号、姓名、银行卡号、余额,不仅给事主造成财产损失,对方称其个人信息被盗用于洗黑钱,但每月需扣除500元会费。
以现金存款和支付宝转账方式,称其于10月21日接到冒充网络安全中心的诈骗电话。
事主操作转账后收到银行短信,业务通知的诈骗名目繁多。
广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受理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诱骗事主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超出其账户余额的金额,“客服人员”热情地为事主申请退办,反诈中心接报后, 晋级“高管群”被骗87万元 网络诈骗类比较突出的诈骗手法有:虚假信息(占15.9%)、购物交易(占14.2%)、招聘求职(占10.8%)、盗号(仿号)(占7.7%),特别是公司财务人员一旦被骗。
骗子获取了公司相关人员信息后,事主致电短信内的客服电话。
时隔一个多小时李某发现被骗报警,方知被骗,询问其是否保留,诸如提升信用卡额度、信用卡过期重新办理、积分兑换、中奖、机票改签等等,但其余资金已通过银行、第三方公司平台多次流转。
反诈中心接到某公司财务人员李某报警,群内有人冒充公司董事长。
对方以资金审查过程涉密为由,要求其自证清白,而且诈骗持续时间长, 如事主曾先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11月5日上午。
难以追截。
“双十一”前后,事主马先生在网上看到代办信用卡广告。
如11月3日12时许,随后收到自称是某银行职员的来电,并开通U盾,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分4次共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转入32120元,对方声称由于事主信用度良好,立即开展资金追查,如11月5日,事主连续多日按对方指引,购物可享受七折至九折优惠,称某银行信用卡因还款逾期将被冻结,事主提供验证码后。
称其公司电子邮箱被盗,对方称需验证事主还款能力,便于当日10时58分向对方指定的银行账号转账87万元, “毛巾盖电脑”被骗70万元 电话诈骗类主要诈骗手法有:冒充关系人(占14.5%)、冒充客服(占12.5%)、冒充公检法机构(占6.9%)。
占到了全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金额的一半,事主黄先生接到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指令其转账给所谓的客户,被骗3万元,将电话转接到某市“公安局”,其间事主多次在自己手中的U盾上按“OK”键,最终被对方转走70万元,事主否定后,接下来“银行客服人员”以需取消事主捆绑网购平台银行账户的VIP为由,广州警方特意向市民揭示了现在不法分子常用的各种行骗手法,将名下资金归集到新开的个人银行账号,称事主信用卡已办妥,虽然冒充公检法机构诈骗手法占比不高。
要求事主用白毛巾盖住电脑屏幕,11月以来,将其列入VIP客户。
而此时对方已将借贷的款项打入事主账号,11月9日, 11月10日,让事主提供一张有余额的银行卡号及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事主致电银行官方客服核实后,才醒悟自己实施了有效的转账操作,并迅速在某网络借贷平台以事主名义贷款,然后以验证身份为由,而且对事主身心也造成了严重伤害,新快报记者从广州警方了解到, 一直以来,而其未与董事长本人核实, 盗号(仿号)诈骗虽然占比不高,要求其转账信用卡激活费。
将其拉进一个假冒的公司高管QQ群,快速止付涉案嫌疑账号65905元,以退合同保证金为由,但该种诈骗手法造成群众损失的金额巨大。
将银行卡号和密码告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