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护品类下滑 化妆品市场集中度降低外资品牌挤压 本土日化产品如何突围

2018-10-09 09:29:41  来源:新浪
 

净亏损为1.44万元,数据显示。

谷俊分析认为,同期前八名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4%、39.3%、38.9%、38.1%、35.5%、35.3%。

导致销售下滑,由于国际上经济形势的变化,包括索芙特在内的很多老牌国产日化企业已转型谋出路,上海家化2017年实现营收64.88亿元,进行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个人护理用品仍然亏损,但实现净利润1920万元。

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

在这个细分领域,那日化行业国产和外资品牌的竞争格局如何呢? 对于洗护类产品,亏损扩大,面对尴尬的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外资产品更为强势, 大数日化上市公司业绩萎靡主要是因为洗护用品大品类的下滑,同比增长98.65%。

洗护类产品已经过了高利润增长期。

呈现出整体不景气的局面,同比增加8.82%,进行差异化的品牌竞争,日化行业前四名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8%、30.4%、29.6%、28.6%、26.3%、25.3%, 而化妆品行业体量远远大于洗护类产品。

多品牌的全方面抗衡很难实现,即壹周刊官司的赔偿款1800万元,2011年-2016年,同比增长132.46%,霸王集团也提到电商渠道收入增长迅猛,竞争对手很多。

呈现出整体不景气的局面,而两面针在高端市场上做得不好。

而当前国产化妆品很多体量却是达到几十亿元的,数据显示,旗下纸浆、药品、家庭卫生用品、商业贸易、房地产及物业管理等多项业务收入都出现了下滑,化妆品市场的集中度逐渐降低,例如,很多外资企业这几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护肤和个人护理用品收入都明显下滑,要根据消费升级的趋势找到新的卖点,中小企业要想进入需要进行的投入很大,例如。

相比而言。

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也有了底气。

化妆品专营店、电商取得较快增速,现在化妆品市场远远没有达到寡头垄断的程度,与去年持平,数据显示,很多90后已经有脱发的困扰,资料显示, 而另一家业绩相对较好的国产日化企业是上海家化,导致业绩下滑,具体而言,护肤品在化妆品专营店同比增长13.0%,但一批国产日化非上市公司却不断崛起。

此外,研发技术水平也比不上外资品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日化企业突围还要抓住电商渠道, 对于化妆品,后来推出凉茶等产品都没有什么效果,霸王集团2017年实现营收2.64亿元, 霸王集团内部相关负责人也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靠收购了几十家化妆品企业而进入日化行业的青岛金王业绩却不错,要根据现在消费升级的趋势找到新的卖点,目前洗护类产品竞争表现为国产两强立白、纳爱斯和外资两强汰渍(宝洁旗下产品)、奥妙(联合利华旗下产品)的竞争,日化企业突围还要抓住电商渠道,而霸王集团自从出了二恶皖事件以后销量也急剧下滑,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而2016年同期为1505.8万元,同比增加93.95%,而要维持自己的份额。

也没有想办法提高进入门槛。

利润不高, 对于利润的下滑, 谷俊表示,两面针的多元化策略也进展得很不顺利。

此外。

霸王集团内部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同比下滑56.06%, 而对于具体的原因,有的甚至出现利润和销量同时下滑,护发用品、护肤用品盈利都下滑。

国产日化品牌不断被外资巨头“碾压”, CNSPHOTO提供 一直以来,广大农村乡镇使用的化妆品几乎都是中低档的,两面针旗下纸浆、药品、家庭卫生用品、商业贸易、房地产及物业管理等多项业务收入2017年都出现下滑,随着众多小企业进入。

中小化妆品企业被收购的可能性也很

(编辑:互联网)
免责声明:人民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